几个葱、蒜产地走下来,记者注意到,这些地方、企业、种植户成功经验的背后,贯穿着一些共性的理念。比如不能一味追求高产丰产,而是要坚持生态有机的种植模式,把特色农产品打造成高品质农产品的代名词。
采访中,记者遇到了一桩稀罕事——拿到章丘大葱首家出口资质的不是某个种植户或是大企业,而是章丘一家蟑螂养殖企业。原来,该企业养殖美洲大蠊处理餐厨垃圾,而产生的蟑螂粪正是优质的有机肥。去年企业流转了100亩土地种植章丘大葱,全程不用化肥不施农药只用蟑螂粪,产出的章丘大葱经第三方机构测试217项农残检测为0。标准化管理投入成本高,但许多种植大户都愿意掏这笔钱。滴微灌、机械化播种、可降解农膜……兰陵的大蒜种植大户葛维真通过争取到的试验项目尝到了甜头,如今项目结束,自掏腰包也要在田里推广,她说“要干总要为长远打算”。
当然,并非所有的经验都是一定之规,相反要突出本地特色农产品的特色,更多还要量体裁衣、因地制宜。比如增加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,不一定非要走精深加工路线。像章丘大葱、兰陵大蒜等适宜生食的农产品,过度加工反而会造成其独特口感风味的流失,不如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品种优化,改进风味,使其更适合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,或者通过科技手段延长其风味保存期限。